近年來,隨著遼寧號的服役,新航母的下水,航母熱持續高漲。航母的建設是系統工程,需要巨量工程技術的支持,其中Z基本的就是航母用鋼材。航母用鋼材條件十分苛刻。首先,甲板用鋼板能夠承受艦載機起飛和降落過程中的強烈沖擊和高摩擦力。其次,還要承受噴氣式飛機高達幾千度尾焰的烘烤,還得低磁性。
全世界僅4個國家生產的鋼板能用于航母制造,都被視作重要的戰略物資,不予出口。我國曾經一度受制于鋼板瓶頸,但新航母的服役證明了我國已經有自己成熟的鋼板技術。
Z近,中科院金屬研究所材料加工模擬研究團隊通過對單重百噸級大鋼錠的實物解剖和計算發現了稀土合金和鋼水“雙純凈化”現象,進一步開發后,該團隊率先突破了稀土在鋼中進行工業化應用的技術瓶頸,實現了在鋼中添加稀土后的工藝順行和性能穩定。
該新型技術,是對稀土的創新應用。在煉鋼過程中添加稀土不是新聞,但是,添加稀土需要極高的工藝,差之毫厘失之千里。稀土被稱為“工業維生素”,但是在鋼中加入稀土后,鋼的性能很難精確控制,世界各國都在從事相關,但決而大多數未能突破技術瓶頸,可見稀土的使用是一國工業實力的體現。
那么,如此先進的稀土技術對我國軍用艦船建造的意義是什么?
首先,為我國軍艦艦體材料升級換代奠定了技術基礎。艦用特種鋼材料具有批量小、規格多、要求高的特點,決定了各國艦船材料體系的發展原則一般都是:改進提高現有材料和發展新材料并舉。我們國內在這方面也做了大量的工作,通過先進冶金技術及多種技術途徑,促進了船體結構鋼及配套材料技術進步。新技術的應用將提高艦船結構安全性,減輕結構重量,縮短生產周期,為海軍高質量的“下餃子”提供支持。
其次,先進的稀土技術將會提高特種鋼焊接效率。船體結構的強度取決于兩個因素:鋼材和焊接。但是在焊接領域存在這樣的悖論:隨著鋼的強度級別的提高,鋼中合金元素增多,鋼的碳當量和裂紋敏感性也隨之大幅增加,鋼鐵焊接變得十分困難。如何實現高強度艦船用鋼焊接一直是世界難題。中國有了此項稀土技術后,在“雙純凈化”機制下,在焊條藥皮中加入稀土硅鐵、稀土氧化物等物質,可以對焊縫金屬起著變質和凈化的效果 ,顯著減少焊縫金屬組織、細化晶粒、增加針狀鐵素數量,達到提高焊接質量的效果。
稀土有工業“黃金”之稱,中國的稀土儲量世界,如此的自然稟賦配合先進的技術將為中國帶來巨大的戰略厚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