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新聞
半個世紀的激流勇進,新昌小軸承闖出大世界
軸承之于新昌,已有半個世紀的不解之緣。
上世紀60年代末,新昌大旱,一只水泵因缺少軸承無法作業引發的難題,讓時任新昌縣長的楊光明作出決定,要制造新昌自己的軸承。
上世紀60年代末,新昌大旱,一只水泵因缺少軸承無法作業引發的難題,讓時任新昌縣長的楊光明作出決定,要制造新昌自己的軸承。
新昌縣Z原始的軸承廠——王家祠堂
1969年初,12個年輕的新昌人在一間破祠堂里生產出幾十套軸承,開著卡車到省里報喜。到下半年,浙江省汽車大會召開,這12個新昌人接到5個型號的軸承訂單,以及機床、空氣錘等幾臺設備,新昌軸承制造就此拉開序幕。
他們是新昌縣軸承產業開拓者中的一員
張天中(右)吳守明(中)
張天中(右)吳守明(中)
吳守明是當時的12個新昌人之一,現在是浙江西密克軸承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長,回憶起新昌軸承萌芽的那段歷史,吳守明十分感慨:“那個時候條件非常艱難,但我們毫不畏懼,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上,這種艱苦奮斗的精神,我想是新昌軸承人之本。”
改革開放后,新昌軸承迎來輝煌時期,通過“橫向聯合、擴散加工”的方式,新昌軸承總廠將分廠開到20多家,近至上虞、寧波,遠至珠海等地。軸承總廠成為了新昌軸承產業的“黃埔軍校”,現在新昌上規模的軸承企業中,創立者有一半來自這里。80年代,新昌首創小臺車車削軸承套圈新工藝,將軸承套圈生產成本降到了全球Z低,新昌軸承開始面向全球市場。走進五洲新春軸承生產車間,至今還有上百小臺車在運作小訂單,手工機器的身影無聲訴說著那段時期的輝煌。
改革開放后,外商參觀新昌軸承生產情況
改革帶來開放,也帶來激烈競爭。要想在全球市場中激流勇進,占據一定份額,提升質量成了新昌軸承亟需面對的課題。為了把軸承的噪聲分貝降下來,新昌軸承人外請人才,內攻難關;為了提升軸承精度,新昌軸承人開創性地與上海交通大學、浙江大學等高校展開產學研合作;為了加快融入全球化,新昌軸承人參加廣交會,積極走出去、引進來……在80、90年代改革開放的波瀾壯闊中,開拓創新,鑄造了新昌軸承人之魂。
進入新世紀,新昌又掀起了小臺車革命,紛紛以車削自動生產線取代小臺車。新昌漸漸成了軸承套圈的全球采購基地,一年銷售套圈達數十億個。然而隨著經濟進入新常態,新昌軸承和其他傳統制造業一樣,市場需求不足、成本優勢不再、低端競爭激烈,提升產品質量和檔次,提高附加值成了軸承行業的突圍之路。
五洲新春軸承車間
年營業收入超過10億元的五洲新春,正走在一條從加工軸承套圈向研發精密軸承的轉變之路上。五洲新春具備產業鏈優勢,磨前產品質量與先進企業相當,總成本比日韓企業低,這種優勢用在發力精密軸承上,成效斐然。從每分鐘轉速上萬的機床軸承、紡機軸承,到精密的汽車驅動軸承、機器人諧波減速器柔性軸承,精密軸承給企業帶來的根本性改變就是利潤上升。
一年前,一場新昌本地的軸承革命悄然擴散開來,新昌縣以軸承行業為切入口,集中開展智能制造“百企提升行動”。一年后,一朵“軸承云”正向新昌軸承“飄來”。由陀曼牽頭創建的行業云平臺——“軸承云”正在不斷優化中,將系統解決軸承企業智能生產線的設備檢測難、故障預防難等單一企業難以解決的問題。目前全縣已有5250臺設備全部接入“軸承云”平臺。
2018年8月,新昌合作產業園(大明市新區)產業項目集中開工上,SKF球軸承生產基地及研發中心項目吸引了眾多眼球。該項目計劃于2019年底全面完成投資建設,預計到2020年起,達到每年數千萬套球軸承生產目標,并在中國以及亞洲市場銷售。以此為機,新昌軸承的地位和影響力,開始邁向新的階段。
(來源:浙江新聞)
發布時間:2019-01-03 16:56:37